农分享

人参的病害及防治(一)

作物病害 . 提交人:Harvey
  • 2017.01.03
  • 2156次阅读

一.人参的病害

1.立枯病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。又名“土掐病”。此病主要是发生在出苗展叶期。1~3年生人参发病重,受害参苗在土表下干湿土交界的茎部呈褐色环状缢缩,幼苗折倒死亡。

防治方法:播种前每亩用3kg50%多菌灵处理土壤;发病初期用50%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,深约4~5cm,浇灌后,参叶用清水淋洗;发现病株立即清除烧毁,病穴用5%石灰乳等消毒处理;加强田间管理,保持苗床通风,避免土壤湿度过大。


2.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为害根部。病斑呈褐色软腐,边缘清晰,圆形至不规则形,大小不一,常数个联合,最后致整个参根软腐。用手挤压病斑,有白色菌脓溢出,具浓重的刺激性气味。病情严重时整个参根组织腐烂解体。植株地上部初期表现叶片边缘变黄,并微微向上卷曲;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状棕黄色或红色斑点。严重时全叶片呈现紫红色,最后叶片萎蔫。萎蔫由可恢复性发展为不可恢复性。 病原:病原为两种细菌:(1)石竹假单胞杆菌 ,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。菌体杆状,无荚膜,极生鞭毛,革兰氏染色阴性。(2)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变种,属欧氏杆菌属细菌。菌体为短杆状,周生鞭毛,革兰氏染色阴性。 发病规律:人参软腐细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之中,土壤是软腐细菌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。细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参根。当参根生长健壮,抗病力强时,病菌就处于潜伏状态。参根的各个部位均可成为软腐病菌的潜伏场所,尤以芽胞带菌率最高。当参根生长衰弱,抗病力降低,或外部温、湿度条件适合时参根便出现软腐症状。发病后期常与镰刀菌、丝核菌等真菌复合侵染,病斑外部出现真菌的菌丝体。

防治措施:(1)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块栽参,防止土壤板结、积水;不使用带伤口的种栽,移栽时要防止参根受伤。(2)加强栽培管理,冬季及时防寒保护,注意防治地下害虫,以减少伤口。(3)土壤消毒:20%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克/帘撒施混拌;80%乙蒜素乳油1000~2000倍液喷淋;50%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1000倍液等。


3.斑点病(黑斑病):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,此病主要为害叶片。茎,和果实成熟时也受害。6月中旬开始发生,7~8月为发病盛期。叶片病斑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,后逐渐扩大,黄褐色,有波状轮纹,易破碎。被害茎及花梗出现暗褐色长斑。空气湿度大时,特别是雨季,病害的发生蔓延很快,严重时造成植株早期枯萎死亡。 

防治方法:及时上帘、插花防雨,搞好畦面、作业道清洁卫生;病害发生前或发生时用5%田安水剂400倍液;1∶1∶120倍波尔多液;65%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;50%可湿性退菌特600~800倍液或50%可湿性多菌灵600倍液等喷雾防治。


4.疫病:又名“搭拉手巾”。病原是真菌中一种藻状菌。7~8月雨季时发生。主要侵害叶片,茎和根部亦可受害。四年以上植株发病尤重。叶上病斑呈水渍状、暗绿色,发展很快,一旦染病,全株叶片凋萎下垂,似热水烫,故而得名。根部染病,呈黄褐色软腐,根皮易剥离,内部组织呈现黄褐色不规则花纹,有腥臭味,发病后外皮常有白色菌丝,粘着土粒成团。在夏季连续降雨,湿度大时容易发病。

防治方法:保持参畦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,及时上帘、插花,防止雨水侵袭;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抗病力;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掉,病穴用5%石灰乳消毒;发病前用1∶1∶120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500倍液喷洒;敌克松500倍液,7~10天一次,连续2~3次。


未完请看人参病虫害(二)

文章摘自康美中药网


nongfenxiang520@163.com





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