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分享

想要很好的种植亚麻吗?请看这里!

田间管理 . 提交人:Harvey
  • 2016.12.23
  • 3280次阅读



想要种好亚麻不了解它怎么行?

亚麻为亚麻科亚麻属草本韧皮纤维作物。亚麻属有100多个种,有一年生和多年生,但多数多年生是野生种,分布在热带和温带。我国青海高原、河北、云南、黑龙江、西藏等省(区)均有多年生野生种的分布。亚麻属中栽培的有15个种,栽培最广的是普通亚麻。

一、轮作

因地制宜实行合理的轮作,是获得亚麻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。同时也能为后作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,保证后作稳产高产。不同的前作对亚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、质量有很大影响,据调查,以大豆、玉米茬最好,其次是小麦茬。高粱和谷子茬的亚麻产量最低。亚麻不宜连作,重茬、迎茬(隔一年)易发生苗期病害,死苗减产。同时一块地上连续种同一种作物,土壤肥力减退,也需要靠轮作恢复。亚麻与其他作物轮作,不仅能减轻苗期病害,对亚麻生长有利,而且由于亚麻生育期短,春种夏收,可伏翻整地,既能消灭杂草,又能有较长时间恢复肥力,还可充分接收夏秋雨水,从而为后作创造肥力高、水分足、杂草少的土壤环境条件。

亚麻的轮作方式

玉米―亚麻―大豆―高粱或谷子;大豆―亚麻―玉米―高粱―谷子;玉米―亚麻―甜菜―大豆―小麦;小麦―亚麻―玉米―大豆―甜菜;谷子―亚麻―玉米―小麦或大豆―高粱;谷子―亚麻―甜菜―小麦―大豆。

二、 选地

亚麻要求土层深厚、土质疏松、保水保肥力强、排灌良好、没有杂草的微酸性土壤。因此,种植亚麻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平川地、排水良好的二洼地和黑油碱地;不宜选黄土岗地和山坡地。在东北亚麻产区春季干旱多风,跑风地种亚麻易遭风害,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,所以不宜选跑风地种亚麻。土质粘重和排水不良的涝地,土壤含水量多,通透性差,春季地温回升慢,地温低,种亚麻出苗缓慢,同期播种,比壤土和排水良好的地块晚出苗3―5天,易感染苗期病害,出苗后也不发苗,麻苗“发锈”,麻茎长不起来。遇伏雨后,又因徒长而贪青倒伏,造成减产。而沙土地保水、保肥力差,肥力低又怕旱,也不宜种植亚麻。

三、 整地

我国纤维用亚麻主要产区为黑龙江和吉林两省,气候特点是冬季降水少,春季多风少雨,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―8倍,十春九旱,且多大风天气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,春季土壤水分状况就成为亚麻出全苗、保全苗的主要限制因素。为此,在秋季和春季就应采取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,达到秋雨春用,保蓄土壤水分,给亚麻出苗和前期生长备足底墒;其次,整地可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,给亚麻创造顺利出土的苗床;第三,由于亚麻生育期间不用铲趟,几乎全部的土壤耕作均在播前进行,所以,亚麻整地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适时翻耕可消灭杂草和病虫害,疏松土壤,提高地温,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,改善土壤中的水、热、气状况,提高土壤肥力,从而为亚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,为亚麻高产打下基础。

整地时间和方法

选用小麦茬种亚麻时,最好是伏翻,即可消灭杂草,恢复地力,又能充分接纳雨水,积蓄底墒。在时间上,要抓住当地土壤“返浆”盛期到来之前,在方法上要实行机械浅翻,而且要连续作业。

 整地的技术要求

破碎土块,消灭明、暗坷垃,疏松土壤,地面平整,特别是要填平机械翻地时留下的坎沟,防止土壤水分蒸发,创造表土蓬松,底土紧实、透气、保水、保温的良好土壤环境条件,以便亚麻的播种作业,并且为种子发芽出苗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。整地前首先要拣净茬子。若不创净、拣净,就会影响亚麻出全苗。第二,要细致整地、严防机械作业时漏翻、漏耙、漏压,留下生格子,不但土壤坚硬跑墒,而且播种时开沟器开不进去,种子撒落地表,覆土不匀,出苗差。在春季耙茬整地时,还要耙匀、耙细,切勿留垄沟、垄台,以免垄台湿先出苗,垄沟夹有干土不易出苗,造成出苗不齐不全。要求地面平整,使种子入土深浅一致,出苗齐整。在春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,镇压能提高整地质量,保住土壤墒情,有利出苗。播后镇压,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,缩短出苗天数、减少幼苗发芽出土过程中罹病的机会,从而减轻苗期病害对幼苗的危害,提高田间保苗率。亚麻播种覆土深度3cm左右,施行机引播种机播种,随播随压;用畜力小型播种机播种,播后用畜力拉镇压器或拉磙子进行镇压。

四、 合理施肥

根据我县土壤肥力和亚麻生长发育特点,在施肥上应以磷肥为主,氮肥为副。亩施磷酸二铵(或磷酸铵,重过磷酸钙)5—6公斤,每亩施用尿素 1—1.5公斤。化肥全部作种肥施用。

化学除草

在亚麻苗高10—12厘米时,防除双子叶杂草和野燕麦,每亩用 20% “二甲四氯”水剂60—80毫升,与15%精稳杀得乳油60—70毫升,或20% “拿捕净”乳油80毫升或10.8%高效盖草能乳油25—35毫升混合兑水均匀喷撒叶面即可。

合理灌溉

水浇地种植亚麻要在亚麻现蕾至开花前进行一次灌溉。浇水时 , 如遇大风应停止浇灌 , 以免倒伏。

摘自百度文库


投稿邮箱:nongfenxiang520@163.com




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