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、蔗糖和蛋白质等,含铁量也比较高,可在提高热能、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再生,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。研究发现,龙眼肉除了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,对脑细胞特别有效,能增强记忆,消除疲劳。但在其生长过程中,龙眼易发些什么病害呢?
一、龙眼叶斑病
【龙眼叶斑病为害症状】:为害部位为未成年叶和成年叶。病斑产生于叶面或叶缘,初期为褐色小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、近圆形,并转为灰白色,上生小黑粒,边缘细、褐色。病斑老化后破裂。
【龙眼叶斑病防治方法】:
①加强栽培管理 以增强树势、提高抗病力。
②搞好果园生态环境 要进行适当修剪,剪除病虫枝、弱枝。增强通风透光,改善果园生态环境,使之不利病原生长。清除病枝、落叶以减少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。
③药剂防治 在叶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区,在病害发生初期,进行施药防治。有效药剂有:1%波尔多液;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;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—600倍液;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—800倍液,对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二、龙眼炭疽病
【龙眼炭疽病为害症状】:此病主要为害叶片,尤其是幼苗、未结果和初结果的幼龄树发病特别严重,成年树的嫩梢、幼果也可被害。
1、叶片上的病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。慢性型:病斑多从叶尖开始,亦有从叶缘、叶肉发生的,在嫩叶已充分展开,但还未转绿时开始发病。初在叶尖出现黄褐色小病斑,随后迅速向叶基部扩展,呈烫伤状病斑,严重时,整个叶片的1/2-4/5以上均呈褐色的大斑块,健部和病部分界处颜色更深,呈赤褐色至黑褐色,到后期病部叶面为灰色,叶背仍为褐色。叶缘或叶肉发病的则呈椭圆或不规则形的病斑。潮湿时,叶背病部生黑色小粒点。严重时,病叶纵卷,易脱落。急性型:一般多在未转绿的嫩叶边缘或叶肉开始发病,初为针尖状褐色斑点,后变为黄褐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病斑,直径为5-16毫米。初期有不明显轮纹,后期呈黑褐色,病部易破裂。后期叶背病部生深黑色小粒点。
2、 嫩梢:顶部先开始呈萎蔫状,然后枯死病部呈黑褐色,后期整条嫩梢枯死。嫩梢一般发病较少,多在阴雨天气下呈急性型发生,在春、夏梢上有少数嫩梢发病,秋梢很少发生。
3、 果实:在幼果直径10-15毫米时开始发病,先出现黄褐色小点,后呈深褐色,水渍状,健部和病部界线不明显,后期病部生黑色小点。一般只侵染果皮,后期果肉腐烂,味变酸,但这种症状出现较少。
【龙眼炭疽病防治方法】:
① 加强栽培管理。注意深翻改土,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,切忌偏施氮肥,以增强树势,提高树体本身的抗病力。
② 消除病菌。冬季彻底清园,剪除病叶、枝梢,集中烧毁。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,喷射一次0.8-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,春、夏梢发病时,及早剪除病叶、病梢、病果,并喷洒杀菌剂防治。
③ 叶面喷施铵态氮。研究证明铵态氮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,同时叶面喷施铵态氮、增加叶面吸收外源营养、叶片浓绿,提高植株生长势,从而增强抗病性。铵态氮肥使用浓度为0.5%-1%,与杀菌剂混合喷洒效果更好。
④ 抓好防虫工作。荔枝蝽等害虫刺吸造成的伤口,有利于孢子萌发侵入;此外,荔枝蝽还能携带分生孢子传播,成为扩大再侵染的传播者,因而要注意及时防治。
⑤适时喷药保护。在春、夏、秋梢抽出后,叶片展开但还未转绿时,就应抓紧喷药,每隔7-10天喷1次,连喷2-3次,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。药剂可选用0.5%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、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、45%代森铵水剂600倍液、40%多菌灵1000倍液、50%退菌特600倍液和0.3度石硫合剂交替喷洒,这样可防止抗药性。4月上、中旬重点保护春梢,此期又是荔枝蝽猖獗期,可结合杀虫剂混合喷药,能收到防病灭虫的良好效果。
更多知识小农下期与您相约更多精彩内容,尽在农分享!扫描二维码,加入分享吧。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