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大豆常见病害防治
一、大豆根腐病
1.1 病害概述
种子萌发后腐烂:幼芽变褐并畸形,最后枯死腐烂。
幼苗根腐: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,凹陷或不凹陷,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液状,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、暗褐色条斑,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、腐烂。大豆发生根腐病后直接导致大豆植株矮小,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,根和茎均变细,结荚数和千粒重减少,造成严重减产。
1.2 病害防治
及时翻耕,平整细耙,减少田间积水,使土壤质地疏松,透气良好,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。用八一农大35%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,用种子量的1.5%;2.5%适乐时拌种,用种子量的0.2%。
二、大豆菌核病
2.1 病害概述
大豆2~3片复叶,田间湿度85%以上,温度20~25℃易发生大豆菌核病。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,以后病斑上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,后变黑色颗粒(菌核)。纵剖病株茎秆,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,病株常枯死呈白色。
2.2 病害防治
合理轮作,改进土壤耕作措施,合理施肥与密植,消灭菌源。发病初期可喷施50%速克灵或40%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也可喷施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用药液量40kg/亩,可降低发病率。
三、 大豆灰斑病
3.1 病害概况
主要危害大豆叶片,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,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,边缘褐色,中部灰色或灰褐色,直径1~5毫米,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,相互合并使叶片干枯。
3.2 病害防治
在大豆开花结荚期防治,防治农药有:1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,亩用量100克;2、40%多菌灵胶悬剂,亩用量100克;3、80%多菌灵超微粉,亩用量50~60克;4、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,亩用量80~100克。5、40%灭病威胶悬剂,亩用量100ml。喷药时间要选在晴天上午6~10时,下午3~7时,喷后遇雨要重喷。
四、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
4.1 病害概述
主要为害幼苗、叶片、叶柄、茎及豆荚。幼苗染病,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。叶片染病,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,水渍状,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,大小约3~4mm,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,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,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。茎部染病,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,扩展后为不规则状,稍凹陷。荚和豆粒染病,生暗褐色条斑。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,多雨及暴风雨后,叶面伤口多,利于该病发生。连作地发病重。
4.2 病害防治
发病初期喷洒1:1:200波尔多液或30%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,视病情防治1~2次。
五、 大豆霜霉病
5.1 病害概述
危害幼苗、叶片和子粒。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,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。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,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,后变褐色,叶背生灰白色霉层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,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。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,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。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,7~8月是发病盛期,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。
5.2 病害防治
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,可选用70%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、58%甲霜灵锰锌600倍液、75%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。上述药剂应注意交替使用,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