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病害防治
葡萄病害主要有黑痘病、白腐病、炭疽病、白粉病、褐斑病、霜霉病、灰霉病以及穗轴褐枯病。
一、黑痘病
1.1 病害概述
夏初和秋天、雨天、排水不畅、通风透光不好、施N肥过多易发生。嫩叶受害,初呈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或黑色小点;斑点很多时,使嫩叶皱缩以致枯死。幼果受害,先于果面出现褐色小圆斑,后渐扩大,病斑中央呈灰白色,稍凹陷,上生黑色小粒点,似鸟眼状。新梢、卷须、叶柄和果柄受害,初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,后扩大为近椭圆形,灰黑色,边缘深褐色,中部显著凹陷并开裂。
1.2 病害防治
开花期及幼果期是黑痘病的防治的关键时期,可用80%代森锰锌600~800倍或70%甲基硫菌灵或37%笨醚甲环唑4000倍或45%咪鲜胺2000~2500倍或40%氟硅唑80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,每隔10~15天一次,连用3~4次。
二、白腐病
2.1 病害概述
高温高湿易发生。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,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,逐渐扩大略成圆形,有褐色轮纹。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,病部腐烂变褐色,很快蔓延至果粒,病果易脱落。枝蔓上发病,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,呈颗粒状,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,表皮脱落,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,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,其上部枝蔓枯死。
2.2 病害防治
落花后用科博600倍或70%甲基硫菌灵600~8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,葡萄幼果期可用37%笨醚甲环唑4000倍或43%戊唑醇3000倍或露娜森25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,连用2~3次。
三、 炭疽病
3.1 病害概述
多雨高湿易发生,多发生在下部果穗。侵染果、枝蔓、叶和卷须等部位。被侵染处发生褐色小圆斑点,逐渐扩大并凹陷,病斑上产生同心轮纹状近圆形线纹,并生出排列整齐的小黑点。病斑可扩展到整个果面,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,有时整穗干缩成整穗僵果。
3.2 病害防治
谢花后用70%甲基硫菌灵600~800倍或80%代森锰锌600~800倍喷1~2次进行预防;葡萄幼果期用37%苯醚甲环唑4000倍或45%咪鲜胺2000倍进行防治2~3次,套袋前用阿米妙收1500倍或露娜森1500~2000倍进行喷雾套袋。
四、白粉病
4.1 病害概述
5月下旬,湿度愈大易发生,但多雨天气不易发生,N肥过度易发生。果实受害,在果粒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,擦去白粉,表皮呈现褐色花纹。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,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,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。
4.2 病害防治
注意前期预防,重点抓好2~3次清园(葡萄采完后、修剪后、绒球期各喷一次石硫合剂)。发病初期用80%硫磺水分散粒剂800倍或阿米妙收1500倍或或露娜森5000倍或50%己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或50%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~40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,每7~10天一次,连防3~4次。
五、 褐斑病
5.1 病害概述
先表现在底部叶片,7~9月份比较多。主要危害叶片,发病初期呈淡褐色、不规则的角状斑点,病斑由淡褐变褐,进而变赤褐色,周缘黄绿色,后期病部枯死,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。
5.2 病害防治
注意前期叶片半老时进行防治,发病初期用80%代森锰锌600~800倍或45%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或37%笨醚甲环唑4000倍或43%戊唑醇悬浮剂3000~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,每10~15天一次,连用2~3次。
六、 霜霉病
6.1 病害概述
霜霉病是葡萄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之一,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,春末夏初或者秋季多雾、多露或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。同时,果园地势低洼,植株和枝叶过密,棚架过低,通风透光不良时也易发病。葡萄霜霉病传播快,危害严重,主要危害葡萄叶片,常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,严重的减产20%~40%,甚至绝收。
6.2 病害防治
注意早期诊断、预防及控制。新稍长度60cm左右(二茬果防治更早),开花前后及幼果期每隔10~15天防治一次,药剂用科博600倍或80%代森锰锌800倍或嘧菌酯1500倍进行预防,发病初期80%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00倍或氟吗猛锌800~1000倍或40%霜霉威水剂400~5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;每隔10~15天一次,连防3~4次;采收后用80%烯酰吗啉加乙蒜素2000倍防一次,然后用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全园喷雾一次即可。
七、灰霉病
7.1 病害概述
春季低温高湿是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,会引起花穗的腐烂和脱落,一般发病快,引起葡萄产量和质量的大幅下降。
7.2 病害防治
花序抽出后,用50%甲基硫菌灵1000倍进行预防1~2次,开花前用50%异菌脲悬浮剂进行预防一次,谢花后腐霉利悬浮剂1000~1500倍或80%嘧霉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等药剂进行防治,每隔10~15一次,连用3~4次。灰霉病防治重点主要在花序分离期、封穗期及套袋前。
八、穗轴褐枯病
8.1 病害概述
葡萄穗轴褐枯病,也叫轴枯病,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,危害花序和幼果,果粒发病较少,穗轴老化后一般不易发病。发病初期,先在花梗、穗轴或果梗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,扩展后使果梗或穗轴的一段变褐坏死,不久便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、凹陷的病斑。有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,果穗随之萎缩脱落。当病斑环绕穗轴或小分枝穗轴1周时,其上面的花蕾或幼果也将萎缩、干枯、脱落。发病严重时,几乎全部花蕾或幼果落光。发病后期干枯的分枝穗轴往往从分枝处被风吹断,脱落。幼果粒发病,形成圆形的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,直径约2mm,病变仅限果粒表面,随果粒长大,病斑变成疮痂状;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,病痂脱落,对果实发育无明显影响。
8.2 病害防治
主要发生在花序分离期及幼果期,用50%多菌灵500~600倍或50%异菌脲1500~2000倍或抑霉唑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。